“EClinicalMedicine是柳叶刀旗下的开放获取医学期刊,致力于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旨在帮助一线专业医务人员应对全球社会共同面临的复杂而快速的医疗卫生行业转变。柳叶刀微信号特别推出EClinicalMedicine编辑精选论文合辑,分享给读者。”
因COVID-19隔离,中国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次优化下降和延迟:2020年第1季度对8397名患者进行的一项全国调查
在COVID-19疫情中,中国的癌症患者受到了很大影响,尤其是由于隔离带来了诸多限制。中国人民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探讨了早期乳腺癌治疗在2020年第1季度的延迟和变化。这项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共纳入了8397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报告,湖北及其他省份的诊断和手术数量大幅下降,特别是在2月份。此外研究团队还观察到,诊断和治疗之间的间隔时间有所增加。作者得出结论,降低COVID-19传播的措施延迟了癌症的治疗,可能会增加复发的潜在风险。因此,要平衡考虑感染COVID-19的风险和延迟治疗所带来的复发风险。
口腔癌患者的总体预后状况仍然较差,因为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是晚期。口腔癌的筛查和早期检测主要依靠相关医务工作者的经验,而现在还没有公认可用的口腔癌检测方法。武汉大学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一种快捷易用且成本低廉的非侵入式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摄影图像识别口腔鳞状细胞癌。研究使用1469张口内摄影图像,从内部、外部和临床验证数据集对学习算法进行了评估。该算法在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上表现出了与一般口腔癌专家相仿的性能(分别为92.3%[0.902–0.943]vs92.4%[0.912–0.936],91.0%[0.879–0.941] vs91.7% [0.898–0.934],93.5% [0.909–0.960] vs93.1% [0.914–0.948])。因此,该算法有可能被用作口腔癌快速筛查、早期监测和疗效评估的临床工具。
将肾病测量纳入心血管风险预测:根据72个数据集的900万成年人数据进行的开发和验证
慢性肾脏疾病(CKD)的一些测量指标,如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蛋白尿,常常在临床实践中被评估,并用于改善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预测。但是,大多数临床指南在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标准方法中没有纳入这些测量指标。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的Kunihiro Matsushita等人,使用来自各国的35个数据集里的4,143,535位成年人的信息开发了“CKD 补丁”(CKD Patch)。“CKD Patch”是一种经过验证的方法,能根据慢性肾病测量,用建立好的方程来校准并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测风险和死亡率。作者证实,“CKD Patch”对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预测的改善,优于目前可用的风险预测方程。因此作者建议,在合适的情况下,“CKD Patch”可根据慢性肾病测量,用于定量增强重要指南中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预测方程
对于遏制COVID-19传播来说,识别无症状感染者至为关键。不同国家的新冠肺炎患者都出现了突发嗅觉丧失的情况,与介导SARS-CoV-2进入人嗅觉上皮支持细胞的分子因素表达相符合。已有观点认为,嗅觉适应性受损可能是识别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有力依据。然而,缺乏对COVID-19无症状携带者嗅觉丧失情况的精确量化。印度科学教育和研究学院的Anindya S. Bhattacharjee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设计了一个嗅觉反应计量仪和嗅觉匹配准确评分,可以在20分钟内量化COVID-19无症状患者的嗅觉功能。研究对嗅觉丧失的量化显示,82%(27/33)的SARS-CoV-2无症状携带者有嗅觉缺陷。作者认为,对嗅觉丧失的检测是一种灵敏、快速且经济的筛查策略,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群体,以防止COVID-19的快速传播。
人源化抗CCR4单克隆抗体Mogamulizumab与乙型肝炎再激活及巨细胞病毒相关感染的风险:对国际药物警戒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Mogamulizumab是一种C-C趋化因子受体-4(CCR4)抗体,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性/难治性蕈样肉芽肿和Sézary综合征。曾报告服用Mogamulizumab后,乙肝复发和巨细胞相关感染的风险增加。然而,相关文献主要限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关系,美国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Shuai Wang等人使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收集了从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报告的所有服用Mogamulizumab后乙肝复发和巨细胞相关感染的病例。在乙肝复发的病例中,有8例是使用了Mogamulizumab之后报告的,2290例与其他药物相关;巨细胞相关的感染中,有17例使用了Mogamulizumab,12849例是其他药物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研究需要调查在这些高危人群中进行治疗前筛查、密切监测和预防的必要性。
比较Ivor-Lewis和Sweet食管切除术应用于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系统综述和汇总分析
Ivor-Lewis和Sweet食管切除术是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两种治疗策略。然而,这两种手术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尚存争议。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Yuhang Xue等人对7向研究中的2452名患者进行了系统综述和汇总分析,比较两种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和长期生存率。结果表明,Lewis手术比Sweet手术的手术时间更长、术后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1)。但两种手术在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两种手术的肿瘤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97)。作者建议,有必要通过前瞻性研究比较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Ivor-Lewis或Sweet手术后的长期生存率,以便外科医生确定最佳手术方法。
重组卡介苗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价: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Ⅰ期临床试验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大多数呼吸道感染和婴儿住院的致病因,对公共卫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发一种安全有效且低廉的疫苗引发了人们很大的兴趣。来自智利天主教大学的Katia Abarca等人进行了一项双盲、剂量递增的Ⅰ期临床试验,以评估重组牛分枝杆菌卡介苗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白的安全性、耐受性核免疫原性。试验纳入了24名18-50岁的健康男性。结果显示,该疫苗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没有严重不良事件记录。接种疫苗后,针对分岐杆菌和呼吸道病毒N蛋白的IgG抗体增加,这一抗体可以在体外中和病毒。此外,所有志愿者都表现出细胞反应增加,包括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2,分别从接种后的第14天和第30天开始。总结来说,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能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反应。这一充满前景的结果将使疫苗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研究疫苗对幼儿的保护能力。
COVID-19的表现从无症状或非常轻微的疾病,到可致死的严重疾病不等。目前尚不清楚宿主抗性和宿主耐受机制如何导致了COVID-19的严重程度。包括抗病毒干扰素介导的炎症在内,宿主炎症反应可以促进病毒清除,是宿主耐受的重要因素;但也可能导致病理反应。中国人民总医院研究团队在包含3名患者的小队列中发现病毒持续存在至少50天的现象。这3名患者都有共病,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病都是COVID-19引发严重疾病和死亡的公认风险因素。尽管病毒长期持续存在,但3位患者的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这一证据表明存在宿主耐受机制,可以解释轻微症状以及病毒长期存在的现象。END